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决胜之年,也是大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26”贺信精神、落实省委“把工业强市大旗扛起来”部署要求、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打响“转型振兴新会战”的开局奋进之年。
大庆市委提出,2020年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进一步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全力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推动油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加快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现代化治理新效能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聚焦工业强市重构产业持续稳固实体经济之基
科学编制以“工业强市规划”为重点的“十四五”规划,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对接全省“百千万”工程,推动工业经济规模体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进一步巩固规上工业占全省“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倾力建设百年油田,打造能源板块“精深版”。完善地企多层次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组建百年油田建设工作专班,开创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新局面。助推“稳油增气”战略,支持大庆油田打好“四大进攻战”,确保本土原油产量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境内外油气当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拓宽“油头化尾”产业,加快龙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及95万吨聚烯烃、吉化星云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融入“气化龙江”建设,加快建成东北地区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和贸易枢纽。
引育龙头强链补链,打造接续板块“升级版”。壮大汽车产业链,支持沃尔沃增型上量,稳定提高S90、S60车型产量,整车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辆以上,同步引建上下游项目,尽快形成千亿级立市强省产业集群。裂变铝合金加工产业链,加快豫港龙泉项目建设,带动新材料产业耦合集聚。拉长绿色食品产业链,促进骨干企业扩能升级,推进高技术含量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链,突出区块链技术和数据链开发兼容,建设中国联通数据中心项目,支持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承接“政务云”“能源云”业务,加快IPv6部署和5G商用进程,建好新能源综合产业园。 提升专业园区能级,打造县区板块“加强版”。突出高新区、经开区“双核”引领,高新区瞄准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引建战略龙头项目、壮大精干主导产业,打造大庆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经开区重点发展特种装备、智能装备、环保装备等产业,力争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100位。推动县域经济“四翼”并进,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建设年”,每个县重点培育1~2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集中抓好1~2个龙头企业,力争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15%左右、3年内稳定在20%左右。激活省级园区“多极”发力,促进7个省级园区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聚焦改革创新重组要素持续释放资源配置之效
统筹域内外优质资源、嫁接高端化运行质态,推动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激活体制性增长因素、创新性引领优势,实现经济由小循环、内循环向大循环、外循环转变。
推动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把市属国企压缩到10户左右。实施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国有资本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保值增值。发挥政府专项债券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运营管理等领域,把经营性国企全面推向市场。深化央企“三供一业”及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承接15万名以上央企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放大要素成本集约化优势。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为牵动,建立打捆投入机制、形成“磁场效应”。落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建立工业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浮动和协商机制,让企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实施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程,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设立15亿元以上的大庆转型发展基金,促进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提高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改革,增强现代农业综合保障水平,提升品牌化影响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和“家庭农场培育升级”工程,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达到30个、新培育家庭农场25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000家。
紧紧抓住哈大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与哈尔滨对接,推动交通设施、产业布局、旅游开发、政策共享、空间拓展一体化,全面构建在东北区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哈大现代化都市圈。打好区域一体化优势组合牌,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到位资金350亿元以上。
聚焦供需两端重聚动能持续挖掘内生增长之潜
从既有市场需求空间、又有自身供给优势的领域入手,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联动发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落实国家、省、市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支持民营经济进入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对优势民营企业给予专项扶持。建立完善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以政府“服务强”助推企业“实力强”。拓展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反馈、评价“绿色通道”,让企业家有更多归属感、荣誉感、安全感。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平台承载功能,加快高新区载体建设,支持鼓励科技人员、返乡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领办创办企业,催生更多的潜力股“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以推动百户企业上量、百户企业晋规、百户企业扭亏为重点,全年净增规上企业30户、新增10亿级以上企业3户。
大力转化科技成果。加速“五链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格局。支持东北石油大学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八一农垦大学科技园和大庆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推动驻庆央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拓展国家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功能,加快清华大学大庆化工和新材料研究院落地,新建5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实施百企创新提质行动,争取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80亿元。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实施“脱贫巩固”行动,重点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擦亮大庆教育“金字招牌”、打造全国教育强市。实施“文化育民”行动,确保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实施“健康升级”行动,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社保暖心”行动,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聚焦宜居宜业重塑环境持续构筑营商集聚之势
千方百计做优发展环境这个变量,为产业生成、企业生长、群众生活提供最大便利,全方位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让更多人向往大庆、大庆人更爱大庆。
政务环境再提标。对标营商环境试点评价体系和先进地区创新举措,补齐指标短板,提高企业开办、招标投标、市场监管等政务服务效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成本低、可预期、“办事不求人”的市场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便民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人口信息、电子证照等5个数据库互联共享,优化再造18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力争全市政务服务网办率和跑一次率均达到90%以上。
法治环境再提质。深化法治大庆、信用大庆建设,严禁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大力整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违诺问题,让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自觉。
人居环境再提档。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升“三供三治”水平。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扮靓城市颜值、涵养宜居品质。突出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集中整治秸秆焚烧、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社会环境再提效。着力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级(镇、街道)强基固本、村级(社区)前延触角的治理链条,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开展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工作,探索社区党工委治理模式。创新“一站式”接访、“一揽子”调处工作机制,街道、社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达到90%以上。建设平安大庆、和谐大庆、幸福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