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干劲奔小康
脱贫攻坚入之愈深,越需要激荡精神动力。
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是当地最高学府。但因教育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欠缺,学校一度萎靡不振,成为黔南州“倒数”,许多学生因而选择到临县的中学就读。
从2016年开始,学校抓住贵阳对口帮扶的机会,协调贵阳六中、贵阳民中、贵阳实验三中进行帮扶。一批批名校长对学校的教育规划、教学管理等进行把脉问诊;对口帮扶学校接受全县600名教师跟岗学习;贵阳实验三中接收全县100名学生就读高中……
“人家这么帮我们,我们要更加努力。”长顺县教育局局长万雨常给县里的老师说,外因很重要,但内因才是决定性的。为了能够匹配好贵阳的教育帮扶,长顺县教育局专门制定了教师评价机制,对帮扶中教师的跟班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
两相努力,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教学成绩一跃走在了前列,成功申创了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的第一次评估。老师信心足了,家长看到了希望,好学生都留了下来,中考成绩前50名学生从留不下几个到没几个离开。在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带动下,全县教育行业精神振奋、生机勃发。
何止是教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长顺县处处涌现出振奋人心的故事。
因为交通不变,敦操乡一群干部,下乡入户开展工作时都要背上背篼,免费为出行困难的群众捎带生活物资,送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最终,他们背走了贫困,背出了干群深情,被老百姓亲切称为“背篼干部”。
因为看到了希望,核子村对村子发展有点泄气的村民又鼓起了干劲,过去酗酒偷懒的贫困户变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中来。原本让人瞧不起的村子,摇身一变成为“脱贫明星村”,收获赞誉无数。
脱贫攻坚,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智慧和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决心和意志。
多年在扶贫岗位上摸爬滚打的陈明华,提出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食用菌的扶贫路子,向县委立下“军令状”:不成功,自愿辞职。在他的推动下,长顺县的食用菌产业已逐步成长为支撑一方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长寨街道杉木村脱贫攻坚队队员罗仕光,6月16日夜里走访贫困户时被毒蛇咬伤,辗转至贵阳进行治疗,数天后才脱离危险。生命垂危之际,他还不忘请同事帮忙照顾好所联系的脱贫户,担心他们因故而返贫。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激励着麻山腹地的干部群众奋斗与担当,共创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朝着全面小康的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