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旧街道墙面彩绘上了城市文化,一些断头道路变得畅通而整洁,一些老商业文化街道增加了现代商业,这些改变让群众的幸福感从这点滴间悠然升起,泛上心头,让老城述说“新”故事。
背街小巷改造作为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的一部分,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背改专班三年来已改造全市1110条背街小巷,其中2022年500条街巷改造全面完工,主要涉及人文景观打造、商业氛围营造、基础设施提升、疏通“毛细血管”四个方面。
道路平坦 路面整洁
群众“急难愁盼”老问题终得解决
城市小巷透出大民生,便利洁净的巷道能让为群众生活舒心度加分。贵阳市民朱建新最近重新搬回贵阳市花溪区御林铭园小区居住,2年前他带着无奈搬离这里。
“小区内外环境老化后,小区内外都没有路灯,回家的道路一片漆黑,走在路上非常不安全;加之管网问题导致污水横流,路面总是湿哒哒的。”朱建新说,这些问题曾经反映过很多次,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御林铭园距离我单位近,但是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家还是决定搬到其他地方居住。”
“御林铭园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征集意见时,周围邻居再次提出相关问题,这次很多遗留问题得以解决。”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街道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文洁介绍,通过背街小巷工程的改造,这次彻底解决管网问题,小区业主进出路面也进行优化,并将安装上路灯。
为了确保改造工作的有效与持续,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背改专班制定项目清单、意见清单、资金清单、责任清单“四个清单”工作要求。意见清单就是确保改造工作能切实解决群众期盼与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此,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背改专班发放《贵阳市背街小巷改造工作调查问卷》4.5万份,收集梳理群众关注的问题。
给群众谋福,除了解群众所需,也要让群众参与,实现共同治理。所以召开坝坝会,让群众参与到改造工作来;并在每条街巷从居委会和周边群众中聘请3名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改造,由街道办和施工单位各明确一名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确保群众切实参与到街巷规划、建设、验收全过程。
“背街小巷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通过让群众共商共建的形式,让背街小巷的改变带着民生的温度。”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背改专班负责人蔡超说。
蔡超介绍,针对群众需求,贵阳市优先改造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基本功能需求的路面破损、井盖沉降、排水不畅、路灯不亮、管线凌乱等基础设施类问题。
同时,重点围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需求,在一些街道增加停车位、便民服务摊点、充电桩等设施。一些有条件的街巷还科学的设置了口袋公园、立体绿化等设施,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效果。
在这次背街小巷的整改工作中,基础设施提升解决了很多小区历史遗留问题,让很多基础设施老旧、缺失导致的问题得到解决。
留下城市“肌理” 加点现代内涵
特色文化街道让群众生活更美丽
“2007年大学毕业时,花溪十字街还是一条老旧的商业街,热闹但缺少精致。”祝露霞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十多年后,最近因工作回到贵阳,她发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有了很大变化,有趣的主题街道、琳琅满目的商业店铺、各具特色的主题小巷、勾起回忆的特色美食……“十字街是真变了,但又那么熟悉。”
“花溪十字街富有市井烟火气,也承载很多人的记忆。改造工作要留得住城市的文化肌理,也要有现代文化的节奏。”贵阳市花溪区阳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邓柯是花溪十字街变化的见证人之一,他说,花溪十字街在基础设施、文化打造等方面都进行改造提升,让小巷连片“换装”,形成新的商业产业模式,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