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伴着清晨炊烟袅袅的村庄和随风而动的清幽青草香,“晨光之梦”服务队的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志愿者们在启程前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佳文 摄
7月13日清晨,志愿者们整装待发,人人怀带着一颗教育关爱之心,启程前往莱芜区东温石村。无论出于何种时代,青年们对国家命运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志愿者们志在做一次意义深刻的下乡教育关爱活动,走进乡村家庭,走进乡村学校,走进质朴村民的眼里和心里,这不仅是一次爱心教育活动,更是一次彼此间心灵的碰撞。他们将凝聚成一道光,照亮乡村人的梦想和远方。传递心灵的温暖,不负盛夏的遇见。
服务队志愿者正在与东温石村第一书记谈论有关本次教育关爱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佳文 摄
晨光之梦服务队队长常轩语是第二次踏上“三下乡”的旅程,她说,只因为内心依然热爱此项活动,怀有对黄发小儿的教育之心,对垂髫老人的关爱之情。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切身体验过才有收获。于是她说走就走,又一次背上行囊来到莱芜区东温石村和其他志愿者们共同做这次的意义深刻的教育关爱实践活动,付诸实际的行动,只愿献身祖国的教育,不负青春新时代。
志愿者刘飞龙正在进行调研任务的访谈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明星 摄
今日,志愿者刘飞龙的主要任务是记录访谈,他走访了村内多个家庭。据刘飞龙介绍,这位家长的女儿今年上初三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身为家长的她,因自身的学历低而无法辅导孩子的一些作业题目。当刘飞龙问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哪个对孩子更重要时,她的回答是学校教育更重要,她认为在课堂上女儿可以习得更多的知识,而自己没有什么文凭。志愿者对此分析道,这反应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以及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本次访谈志愿者了解到了农村家长眼里的家庭教育,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盼!
北大学子卢明镇的妈妈紧握着志愿者董晓璇的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吕佳文 摄
这位母亲提到儿子是村里多年来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讲到儿子坎坷的求学之路,她自豪的介绍说,儿子已经从北大毕业,如今在美国攻读博士后。但光鲜亮丽的成就背后,蕴含着这家人太多的艰辛与泪水。明镇的哥哥从出生时就没有同正常同龄人的智力和言语能力,志愿者们或许无法体会到明镇妈妈内心的酸楚与愧疚,但他们看到了明镇妈妈温柔的目光里闪烁着泪花。
志愿者们与老党员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佳文 摄
今日,志愿者们采访了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据了解,爷爷以前是村里的老文书,今年78岁了,但仍意气风发的给志愿者们讲述着自己年轻时以及入党前后的工作成就。亲身经历的文化大革命,在牛棚里办公的故事。这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人,他们未必是领导干部,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
时间点点滴滴地流失,晨光之梦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留在东温石村的足迹却在慢慢积累,这些不论欢乐或是艰苦的时刻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再回首时,无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