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讯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紧紧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主动适应煤炭产业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推进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县区,平鲁区掀起煤炭产业管理革命,乘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这一东风,做好煤炭产业大文章,全力推进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2014年,全区累计建成标准化矿井23座,生产原煤1.16亿吨。
同时,平鲁区还破难题“转”出精彩,解困局“转”出活力。坚持“革命兴煤”,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这是平鲁区做好煤炭产业大文章的主旨所在。
在标准化矿井建设上,平鲁区年内将建成兴陶、下梨园、永胜、潘家窑4座标准化矿井,全年原煤产量稳定在1.2亿吨左右。该区还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规范煤炭开采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填充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等新型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并督促煤炭企业做好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建立工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加紧落实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严格落实煤矿“双七条”和安全挂牌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而在绿色循环利用煤炭上,平鲁区紧紧抓住朔州市被确立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的机遇,以清洁利用为重点,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郭建军 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