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德庆德贡农业合作社办公室,看到到处堆满黄澄澄的小箱子,这是贡柑标志性包装正等待打包,通过快递送往全国各地。2014年的果季,德贡农业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卖出7000多箱贡柑,并且零售价达8.5元/斤,成为当地果农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今年新一轮销售季还没过去,其销售件数已近三万件,零售价再超往年,虽然今年因贡柑减产导致价格偏高,但这成绩还是让同行羡慕。
德贡农业合作社社长欧伟表示,电商渠道的最大优势在于溢价,过去的线下批发方式,贡柑的利润一般在0.2元至0.3元/斤,最高不会超过0.5元/斤,而电商销售的利润则能超过1元/斤。
去年以来,看中电商平台的发展前景,德庆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广“农产品
互联网+”,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向农业领域拓展,扶持优势企业,并鼓励支持农民开网店。德庆巴戟、贡柑等特色农产品入驻淘宝“特色中国??广东馆”,县政府为200多农户免费送去电脑,并在各镇(街)建立130多家电子商务服务站和200家农家网店,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商镇村全覆盖。
虽然在电子商务中收益颇丰,但欧伟坦言,电子商务还是不能取代线下批发方式。由于是生鲜产品,批发商不会在线上订货。每年的果实成熟期,他们就会来到德庆,在树头与农民直接订货、定价,并根据市场的即时反馈,决定继续追加或停止下单。各地的批发商一般一货车起订,即20吨4万斤,“网上卖了3万件货,也不过5车货。”
农民网店遭遇发展难题
线上零售的量既然少,就必须做出溢价,提高总收益。在业内人士看来,零售是德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去的关键,而这还需要有更多接地气的思考,譬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2015年德庆县下了很大力气推广农民网店。除了提供免费电脑,县信息中心还对农民免费培训,传授简单的修图、网店运营等基础知识,帮农户拉好网线,并垫付网店的保证金。首批尝鲜的农民对此都信心满满,因为他们出售的商品正是他们田里的作物。“农家天然出品”、“乡土味”是店铺的最大卖点,他们期待网店可以成为创业的掘金路。
不过,记者搜索今年开起来的农民网店,成交量最大的是一钻,销量最高的是木薯,卖出100多件,而其他商品则乏善可陈,譬如近来热卖的德庆贡柑,农民网店的销量一般不足10件。张太太的网店只有两件,“一个月能有一两百元成交额”。她坦言和当初的想象有些差距,也感到困惑:“不知道怎么卖,就是用手机拍拍照片,然后发到店里,也不知道该跟顾客说些什么”,她店里的每款商品只有寥寥介绍,或仅从网上复制千篇一律的说明,网店的电子
装修也充满乡土气。
而另一个困扰农民网店的则是质量问题,虽然出售的大部分都是田里作物,但农民偶尔也从商户批发商品销售,其中一家农民网店出售的花生糖销售后被发现过期,消费者在评论处留言多次与店主沟通,但店主一直无回应,无奈只能给差评。而这样的顾客留言有好几条,他们留下的差评将会影响网店的持续发展。
营销还需多手段
这在微商伍小姐看来,是不能容忍的问题,“电商平台最讲究的是质量,这是首要标准”。她在德庆县城经营一家服装店,2014年开始兼职卖贡柑,今年已销售好几万斤,还发展了分销商。她认为电商虽然向所有人开放,但要经营得好需要门槛,首先是质量保证,其次是营销技巧,她自己经营一个
微信公众号,在每一条更新留言的最后,都提供预定信息、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她还撰写文案,“想要追求利润,营销方式总是要变的,要不断的思考”。
有电商企业的营销负责人评论,电商发展到目前阶段,竞争已经白热化,竞争手段百出,对经营者的要求很高,但受制于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及信息接收水平等,很难要求每一个农民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他建议农民抱团发展,以村为单位开网店,而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德庆县经信部门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开展营销培训。
如何降低
物流费用
另一个问题则是物流费用。众多网店开在偏远的农村,为解决物流运输问题,德庆县与深圳一企业达成协议,为农民提供上门收件服务,不过费用仍按市场价收取,由买家承担。这在欧伟看来,价格还是太高,他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销往外省,一件6斤装的货物2014年的运费是26元,2015年他和快递公司合作,发至全国各地运费统一8元/件。他建议相关部门也可代为沟通,为农民降低运费负担,零售农产品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电商盼本地农产品有“身份证”
农产品销售有众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譬如往年德庆贡柑产量下跌时,前来购买的批发商不减反增,但今年恰恰相反。原因是外地的价格竞争,批发商更愿意去收购外形差不多,成本更低的“山寨贡柑”。虽然这从侧面反映出德庆贡柑的品牌号召力,但另一方面也让果农注意起本地的品牌保护。在接触了不计其数的零售消费者后,伍小姐感到对于品牌农产品,网购消费者并不在乎细微的差价,而是要原产地原汁原味的产品。她希望政府可以为德庆贡柑提供二维码溯源,将原产地、加工、流通及质检等信息告知消费者,成为德庆贡柑“原产地身份证”,使其在鱼龙混杂的电商销售中提供品牌增值。